赵清华总领事接受《新苏黎世报》专访
2023/03/03

2023年3月2日,瑞士主流媒体《新苏黎世报》国际版刊登对驻苏黎世兼驻列支敦士登公国总领事赵清华博士的专访,主要内容如下:

记者:您感觉在瑞士的生活与在中国相比有哪些显著不同?

赵总领事:如果必须要说有什么不同,可能是我们更喜欢吃水煮鱼片,而瑞士人更爱吃奶酪。不过奶酪吃得越多,也越发觉得还不错,我就很喜欢吃烤奶酪。其实,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两国的相同之处——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以联合国宪章宗旨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记者:不过中瑞民众的思维认知和国家的组织运作方式确实不同。

赵总领事:在瑞士的五年,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认为,瑞士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创造了行之有效的社会制度。各种各样的人和谐共处,适应不同的环境,令人敬佩。

记者:瑞士人对独具特色的直接民主制感到自豪,这和中国有区别。

赵总领事:在我看来,直接民主制和联邦制非常符合瑞士的国情。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民众对生活很满意。但是将这种政治制度简单照搬到其他有着不同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地理特征、体量大小的国家,是行不通的。

记者:您提到了体量。中国非常大,而瑞士非常小,但小国内部也有着很多不同的语言、宗教和生活方式,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总是寻求共识,避免公开对抗。中国的领导风格似乎不是这样,是吗?

赵总领事: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误解。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并促进人民享有的民主、包括言论自由在内的各项自由和权利,这一点和瑞士是相似的。

记者:您的意思是?

赵总领事:两国在促进民主和自由、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推动国家发展等方面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采取的模式和方法不同。

记者:您也提到了民主,但中国民众几乎不能进行投票选举。

赵总领事:实际上,在中国很多事情都是由民众自主决定的。中国有14亿人、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划,往往一个县可能就有50万居民。县、乡两级的人大代表都是通过直接选举产生,上一级的人大代表由下一级的人大选举产生。这也是中国民众对政府满意度普遍较高的原因。

记者:如果确实没什么不同之处,那您认为两国还有哪些共同点?

赵总领事:人的精神品性。两国人民都勤劳、勇敢、智慧、善良。我的祖国在我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经历了过去5年,瑞士在我心中也拥有了一席之地。

记者:中国对瑞士的投资和贸易十分活跃,瑞士也是第一个和中国签订自贸协定的欧洲国家。瑞士对中国而言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赵总领事:瑞士是世界创新高地、全球金融中心、国际组织驻地。两国在经贸、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记者: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瑞士对中国更加开放吗?

赵总领事:从瑞士在许多领域开展对华合作上的先驱作用来看,答案是肯定的。

记者:瑞士希望升级中瑞自贸协定,但目前仍存在不同的意见。您怎么看待这件事?

赵总领事:中瑞自贸协定对促进两国经贸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协定生效以来,中瑞市场准入和贸易壁垒持续削减,贸易往来稳步增长,两国企业对协定的使用率超过60%,从中节约大量关税成本。双方正在探讨进一步全面升级自贸协定的可能性,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我相信会达成一份更高水准、更加丰富的自贸协定。

记者:一些人呼吁将人权问题纳入自贸协定升级谈判,您怎么看?

赵总领事: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眼里,发达国家对其人权状况指手画脚的行为越来越具有帝国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色彩,因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面临的优先事项是不同的。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使数亿人摆脱了贫困,这是我们保护和改善人权最有力的证明,但这在西方却很少被提及。那些批评中国人权状况的欧洲人真的了解实际情况吗?

记者:所以您认为不应该将新疆“强迫劳动”等议题纳入其中吗?

赵总领事:我不认为这和自贸协定升级有什么关系。况且,新疆也根本不存在什么“强迫劳动”,新疆民众都渴望能工作。

记者:您2018年到任时,两国关系发展势头很好,但后来遭遇了疫情。您在疫情期间经历了什么?

赵总领事:一方面,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很多人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我感到非常痛心。我们的很多工作安排也被迫推迟或取消,一些联系中断了,我对此也感到遗憾。另一方面,我感受到了人间大爱,很多州和市镇的政要通过信函向我表达对中国抗疫的支持,中国各界也向瑞士捐赠了大量的防疫物资,例如西安市就向阿罗萨市捐赠了很多口罩和防护服。

记者:在经历了几轮封城后,瑞士采取了比中国更加宽松的防疫政策,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与病毒“共存”。您当时对此感到不安吗?开展工作时有遇到困难吗?

赵总领事:并不困难。我们完全有能力应对这种局面,我们的外交官既严守纪律,又善于灵活应变,疫情期间总领馆无一人感染。

记者:疫情也是对中瑞关系的一次测试。

赵总领事:两国的经贸关系在疫情期间展现出了韧性。过去两年,中瑞进出口商品总额分别增长83.5%和35%,2022年贸易额更高达567亿美元。这足可证明,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中瑞自贸协定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也确实感受到,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加剧了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脱钩断链”。

记者:美国、欧洲和瑞士对中国的批评声音在疫情期间也变多了。

赵总领事:我们也感受到了。不过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些批评声音并不是出自在华投资经营的瑞士企业,也不是出自真心和中国打交道的人。

记者:一些人声称,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并不平等,中国希望中资企业在西方国家市场上畅通无阻,但给西方国家企业在华独立自主经营设置障碍。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外国人几乎无法前往中国,这加剧了这一认识。

赵总领事:这种不平等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更突出。例如,美国对其他国家实行了很多违背世贸组织原则的制裁,还推出了具有明显保护主义色彩的《通胀削减法案》。反观中国,瑞士在华投资项目总数已超过2000个,总额超过90亿美元,很多瑞企即使在疫情期间仍继续加大对华投资,一些企业在华的营业额更是占到了其营业总额的大部分。

记者:中国的银行可以在瑞士独立自主经营,但瑞士的金融机构只能以合资公司的形式在中国开展业务。

赵总领事:瑞士的银行在中国难道不盈利吗?双方市场确实存在差异,也各有所长。但我可以向您保证,中国绝不会“闭关锁国”,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但所有的事情都要一步一步来。

记者:很多人担心中国会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赵总领事:只要台湾当局不谋求“独立”,就不会。中国政府和两岸同胞都会尽力避免走到这一步。

记者:所以您认为不会发生军事冲突吗?

赵总领事:只要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现状不发生改变,就不会。而且,两岸的经贸联系非常紧密,我相信台湾同胞足够理性,他们明白军事冲突对谁都不好。

记者:军事冲突对国家而言确实不好,但俄罗斯还是入侵了乌克兰。中国作为俄罗斯的战略伙伴,为什么不制止这种行为?

赵总领事:中国不久前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包含了12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始终认为,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

记者:所以“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上支持俄罗斯”只是一个错误的印象?

赵总领事:我们坚定站在和平和对话一边。中俄关系与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也不会因第三方而中断。

记者:美国已经警告中国不要向俄罗斯提供武器。

赵总领事:这让我想到成语“贼喊捉贼”。我们呼吁各方认真思考,创造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停火止战。

记者:瑞士计划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些批评声音认为,瑞士的碳排放仅占全球的0.1%,在减排方面如此努力没有意义。中国的碳排放约占全球的30%,因此必须承担更大的减排责任。

赵总领事: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一环。中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样做符合我们的自身利益,并不是为了讨好谁。

记者:中国的气变目标有足够雄心吗?

赵总领事:在我看来不只是有雄心。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已突破12亿千瓦,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同时还是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

记者:那为什么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仍要增长至2030年?

赵总领事:因为我们要继续发展,要养活14亿中国人,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我们的科技还有很大发展提升空间,例如在氢的经济高效生产、碳捕获与封存、煤炭清洁利用等方面。只有我们取得了足够发展,才能更好满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需要。

记者:中国想成为像美国一样的绿色强权吗?

赵总领事:“强权”这个词我不喜欢,中国并不想成为“强权”,而是希望成为绿色科技的创新高地,与世界各国开展合作并分享成果。

记者:这对中瑞经贸关系会有影响吗?

赵总领事: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我们必须携手应对,而不是自我隔绝、各行其是。

记者:您怎么看待瑞士的中立国地位?

赵总领事:我们看重瑞士的中立国地位,并期待瑞士继续奉行真正的中立政策。

记者:您担心瑞士会改变中立吗?

赵总领事:我听到瑞士国内有很多这方面的讨论,我并不想干涉瑞士的内政,但是有四点期望。

记者:请讲。

赵总领事:中瑞应该坚持合作而不对抗、挂钩而不脱钩、开放而不封闭、尊重而不诋毁。

记者:在您看来,中国调整防疫政策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两国关系改善?

赵总领事:我认为“改善”这个词并不恰当,因为两国关系一如既往的好,换成“进一步发展”可能更贴切。过去几周,向我们申请赴华签证的瑞士企业代表人数有了显著增长。

记者:总领馆签发赴华旅游签证吗?

赵总领事:目前还没有,但我相信不久后就会开始。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